“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以及其改编影视作品陪伴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对近几十年流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东南亚都拥有着广泛影响力。
前两天,由徐克执导的金庸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式官宣,这也是时隔多年金庸的小说再次被搬上大银幕。此次电影版率先公布了两位主演,由演员肖战、庄达菲分别饰演郭靖、黄蓉,由此也引发热议。
(资料图)
曾打造《黄飞鸿》《笑傲江湖》等经典武侠片系列的徐克重出江湖让人期待,而两位年轻演员能否演好这两个家喻户晓的角色也令人好奇。
说到《射雕英雄传》的影视作品,其实很多老观众心里最经典的莫过于由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等主演的1983年TVB版,另外张智霖、朱茵主演版本也有不少拥趸。
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就此邀请了几位老影迷,邀请他们聊了聊那些年他们追过的《射雕英雄传》,以及对于徐克新电影和选角的看法。
回忆老剧:星光熠熠,是镌刻进生命的记忆
同济大学老师汤惟杰还记得,自己最初看《射雕英雄传》小说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他还在读初中的时候。
后来时间来到了1983年,由黄日华、翁美玲主演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开播,这是那时候当之无愧的“爆款剧”,风靡全国。
汤惟杰回忆说,当年全国只有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的电视台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播这部剧,但完全没有妨碍观众们的热情,大家都会特意去录像厅、电影院等观看《射雕英雄传》。
“上海当时有很多录像厅,还有电影院比如一天放几场电影,但有的时候它也会放录像,上海还有工人俱乐部这样的娱乐场所也放录像,这些都是可以赚钱的。最初北京上海的观众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观看的,外地除了电视台播放,可能有的人还不过瘾,因为电视台只能放一遍,那么他们可能就去找录像厅再重新看。也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火爆引发了金庸作品在全国大范围的热潮。 ”
正如汤惟杰说的那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宇平如很多人一样,正是因为1983版《射雕英雄传》成为了金庸的读者,对于她来说,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镌刻进生命的记忆。
“翁美玲的黄蓉、黄日华的郭靖、苗侨伟的杨康以及曾江的黄药师等等,这些人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先在的、天生的、自然的。那版射雕的三首主题曲都很经典,尤其是《铁血丹心》,那调子一起,召唤出的是那代电视儿童根深蒂固的乡愁。因为有这套剧集,我先成为了金庸影视剧的观众,再成为金庸小说的读者。现在回看1983版,自然能比较出它的不足,但如果把我这死心塌地的喜欢归结为某种童年滤镜也是不对的。我觉得这部剧有得天独厚的充沛元气,是由内而外的星光熠熠。”
影评人安柏在初三时读完了《射雕英雄传》小说,“那时候似乎把自己想作大侠,便能生出许多攻克难题的勇气,以至于大力出奇迹——现在看可能还是因为初中的课业比较简单。”安柏笑道,“金庸老爷子扣人心悬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的人物历程都让我欲罢不能。”
她最熟悉的影视版本,是1994年TVB版里朱茵演的那个穿着绿色布衣,盈盈立在偏舟上,在风中执辫梢防止发辫乱飞,娇滴滴地喊“靖哥哥”的黄蓉。
“翁美玲、周迅、李一桐……太多美人出演过这个金庸笔下灵动非凡的女孩子,但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的童年滤镜就是强大到能屏蔽所有前人和来者。”
或完整或琐碎地看过几个版本,安柏心里的射雕“梦之队”大概是这样的:
黄日华的郭靖,朱茵或配音周迅的黄蓉,陈星旭的杨康,蒋勤勤的穆念慈,何晴的包惜弱。
至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以及完颜洪烈”等人,她先入为主地都以1994年TVB版的人物代入了——“其实王家卫《东邪西毒》选角也可以,但这比‘梦之队’还不可实现,属于‘梦中之梦’了。”
电影改编:容易受拘束,需要做“大手术”
目前,《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片方公布的剧情为:“蒙古大军在成吉思汗带领下西征灭金,并欲南下灭宋,中原武林各门派高手混战其中,以郭靖为代表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集结中原武林力量,力守襄阳。”
可以看到,由于电影时长所限,徐克的这部新版电影本就没办法像小说和电视剧那样,从郭靖黄蓉相识后携手闯荡江湖开始讲述,因此他选取了两位主角人生中最恢弘激荡的时刻。有人分析,从时间线看,影片切入的背景或是《射雕英雄传》原著最后几回,甚至接入续篇《神雕侠侣》的部分。
实际上,尽管大部分观众对《射雕英雄传》这个IP比较熟悉的是电视剧,但几十年前的确拍过电影版,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知名导演胡鹏、楚原、张彻都曾拍过电影,1958年版金庸还是影片顾问。
王宇平也是今年才看了这几部老电影,“说实话不难看的,有它自己可圈可点的特色,但最大的观感仍是拘束,从原著作品到舞台化表演方式再到电影拍摄,它处处受制。”
王宇平告诉记者,以武侠片功夫片见长的导演张彻就曾明确说过,自己拍不好金庸电影,“他认为金庸沉着厚重,作品如大江大河,自己则反叛尖锐,作品是激流瀑布,因而自己只能表现金庸作品的一枝一节。张彻这番话,与其说道出了二人之差异,不如说同时也道出了长篇小说与电影制作的不同样态与可能:相较于电影,金庸作品可能更适合拍成电视剧。”
在王宇平看来,《射雕英雄传》可以看作是一部“成长小说”。
“郭靖淳朴的天性与不断精进的武功代表着成长的正路,杨康则是令观众百感交集的另一种人生。升级打怪和屡教不改的故事必须拉长战线,情节饱满才够味、也才对味。金庸作品改编的电影要精彩,难度远高于电视剧改编。怎样才能从大江大河中取得水来,变幻出光影中的激流瀑布?徐克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正是这个意义上的经典制作。”
对于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难度,汤惟杰也有着相似的观点:“名著改编对于导演来说经常会有些头疼,因为这个IP太大了,他发挥的空间相对比较少,原著粉丝总是对改编有很多挑剔的地方。实际上对于那些喜欢小说的老读者,如果他们比较希望贴近原著来拍的话,电视剧相比电影会更适合一些。拍电影的话,从体量上来讲就要对故事做大手术,比如减少人物,挑选代表性的情节。”
新鲜选角:期待徐克能继续出奇制胜
回望徐克担任监制、导演、编剧的影视作品履历,《黄飞鸿》《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蜀山传》《七剑》《龙门飞甲》等作品的名字熠熠生辉,因此让很多影迷对他重出江湖执导武侠片十分期待。
说到徐克当年改编金庸作品的几部电影,其实也被很多人调侃为“魔改”,不过汤惟杰觉得导演这样的发挥并不会让他生厌,“我觉得徐克是厉害的,虽然他不是按原著拍,改动很大,但他就是能拍出很好看很有电影质感的作品。”
王宇平则表示,徐克长长的从影履历上有不少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杰作,正是这“有过”让观众喜忧参半,对男女主演也议论纷纷。
“我看过女主演庄达菲和姚晨的电影剧《摇滚狂花》,觉得她的表演还不错。至于人们觉得她的脸比较现代,不适合古装,倒让我想起徐克当初选杨采妮去饰演《梁祝》里祝英台了。也许用源于原著的‘贴切’选角来要求徐老怪是‘奇怪’的,要打开我们的想象力去期待他的想象力,无论如何,期待他能出奇制胜。”
对于选角,安柏也表示相信导演的判断,最终还是要看成片效果。
“尽管从个人来说会觉得肖战长相过于俊美,似乎更像杨康或者欧阳克——毕竟郭靖的形象似乎应该更多是憨憨的样子。但事情往往不绝对,我们听到过许多演员为了适合角色增重或者减重的新闻,又或者有很多辅助的方法来让演员符合人物形象,因此这些仅仅是开篇前的臆测。而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小李飞刀》在开播时,同样长相俊美的焦恩俊让人觉得不像古龙笔下落拓的中年男人李寻欢——这也一度成为影视截图里让观众吐槽的槽点,观众纷纷发出‘李寻欢,你清醒一点,你哪里落拓了’的质疑。的确,他的形象似乎更像古龙笔下的吕奉先。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似乎没有一个演员能像焦恩俊之于李寻欢一样让人印象深刻了。”
此次电影版的副标题为《侠之大者》,安柏非常期待徐克对此的阐释:“还记得正是他的《智取威虎山》让人看到了经典故事时代演绎的独特魅力,可谓独具慧眼,因此这一步作品我只希望他没失去应有的水准。”
标签: